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长宁:疫情期间特别关爱高龄、独居老人
2020-02-29
字体: | 阅读:253|
主动向老人拨打关爱电话,既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也透过一声声问候将他们的真实需求问出来;逐渐运转起来的社区食堂、助餐企业,让刚需老人不再为一餐饭发愁,也避免他们因外出买菜而增加感染风险……从代买生活物品到代配药,养老顾问、社区居委会干部、志愿者们以贴心服务“承包”起疫情之下老人的生活圈,让他们不再有后顾之忧。

 

 

居委干部将预约的口罩“送货上门”

 

 

社区食堂解决了老人的“一顿饭”难题

 

 

长宁智慧养老中心顾问在线解决疑难。 均采访对象供图

 

地处上海中心城区西部的长宁区,正在逐步探索一套与国际精品城区相适应的“大城养老”模式。截至2019年底,长宁区共有独居老人13314人,其中80岁以上达6571人。疫情之下,如何安抚好高龄、独居老人的情绪,保障好刚需养老服务,“长宁做法”值得借鉴。

4700个关爱电话,既能“陪聊”也能问需求

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是长宁区在原先“养老顾问”基础上做加法后的产物。特殊时期,这一无需面对面交流就能掌握老人诉求的大数据平台帮上了大忙。

“您好!我是长宁智慧养老中心养老顾问刘娟,请问您是×××阿姨吗?”每天早上8点至晚上8点,刘娟的12小时就在这样一声声的问候中度过。自春节假期以来,已有4700个电话从中心拨出。最初,拨打关爱电话是为了向社区高龄、困难老人普及疫情防控知识,通过科学讲解来缓解他们的焦虑心态。渐渐地,不少闭关在家的老人将关爱电话当作了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渠道。

疫情发生之前,许多热心志愿者会上门“陪聊”。后来,疫情防控让不少老人只能独自宅家。刘娟告诉记者,她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挂不断”的电话。虽是养老顾问主动拨打,但老人们的热情往往超过她们的想象。少则十多分钟,多则近一小时,电话那头的老人絮絮叨叨说着自己的焦虑、不安,电话这头的养老顾问也就耐心听着。

 非常时期的关爱电话,不仅扫去了老人们的焦虑,还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从买菜到配药,但凡老人提出需求,养老顾问都会尽力帮忙协调、满足。

日送餐719客,解决刚需老人“一顿饭”难题

特殊时期,不擅用智能手机买菜的老人陷入了两难境地——去超市、菜场,意味着感染风险大;线上下单拼手速拼不过年轻人。老人们的“一顿饭”难题也进入了管理者视线。

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动员下,长宁区社区食堂、助餐企业纷纷运转起来。目前,包括华阳、虹桥、北新泾等在内的7个街镇日送餐量已达719客。受到原材料涨价、人手紧缺等因素的影响,重新运转起来的社区食堂其实也承受着不少压力,但这些“保刚需”食堂的负责人纷纷立下两大保证——“保证不涨价、保证品质不变”。

半年前刚开业的周家桥街道祥和社区食堂正逐渐踏上正轨。20多名工作人员,如今已到岗8人。为保证食品安全,该食堂暂停了原本堂食提供的10多种自选菜,改为10元一份的客饭。不过,菜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服务就此打折扣。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食堂菜单会提前一周公布,碰到有老人反馈不吃的菜式,他们还会在订单里加上备注。

因为许多小区开始封闭式管理,送餐员被拒绝入内,因此,天山街道制定了《疫情期间每日送餐服务标准化流程》,严把“送餐员体温测量登记、送餐工具每日消毒、发放小区出入通行证、无接触送餐”四环节,确保送餐服务安全高效。在一些社区,居委干部、志愿者纷纷承担起最后100米的“送餐任务”。

居家养老、日常生活统统有人管

春节假期后,长宁区民政局收到一则“物资告急信息”。原来,好不容易捱过了假期的刚需老人们,已迫不及待需要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上门了。不过,疫情当前,配备好防护工具是这些服务人员复工返岗的前提。一边是依旧处于紧平衡状态的口罩供应,另一边则是需要照护的低保、低收入等困难老人等不及的养老服务。

为此,长宁区民政局秉持“将物资发放给最急需的对象”原则,在上海市老年基金会长宁区代表处的支持下,把刚刚到位的3000只口罩下发给区内各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目前,该区134名居家养老护理员在严格落实消毒、测量体温、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已上门为311名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有护理员,社区高龄困难老人的日常生活则被“老伙伴计划”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居委会干部等2596名“关爱员”承包起来。居委干部、志愿者变身“采购员”,为一些无法出门的重点关爱对象提供代领代发口罩、代送菜、代买生活物品、代配药等人性化服务。在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的同时,也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

此外,他们还依托“老伙伴计划”、社区互助睦邻点等载体,通过微信群、电话等形式关爱社区高龄、困难、独居、失独老人的身心健康。

(摘编自2020年2月29日《文汇报》  记者王嘉旖)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