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原居安养有五边,消弭鸿沟靠数治 ,“大城养老”探索家门口幸福养老新路径
2024-03-27
字体: | 阅读:9|

  上海,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是我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的城市,也是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截至2022年底,全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553万,常住人口老龄化比例达25%。预计2030年至2035年间,上海老年人口将增长至峰值,80岁以上高龄人口持续增长。

  数字时代,在申城“9073”的养老格局中,应对深度老龄化,“大城养老”如何探索家门口幸福养老新路径?

老了,去哪里?

  原居安养,是多数人的心愿。事实上,上海已形成“9073”养老格局——3%的老人机构养老,7%的困难老人在社区接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养老,90%的非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换言之,97%的老人要在社区“原居安养”。

  面对现实,申城积极构建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原居安养幸福圈。这个幸福圈,长啥样?“五边形”——床边、桌边、身边、周边,手边,让体面养老有保障!

在床边,如何照护?

  试试“家床”。2022年,申城完成持续三十年的成片旧改。搬了家,人户分离,养老服务还能继续吗?能,因为有家床照护。

  黄浦区率先推出“家床照护”,以优质养老机构为支撑,排摸老人个性化养老需求,设计专属上门照护方案,采用双方议价、签约购买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老人在家就能享受专业养老服务。迄今,“家床照护”覆盖黄浦区10个街道,累计签约家庭1642户,服务量与稳定性名列前茅,为全市推广“家床”提供借鉴。

在桌边,如何助餐?

  试试老字号吧!目前,申城有社区长者食堂300多家、 老年助餐点1300多个,覆盖城乡、类型多样、总体可及。

  去年,申城老年助餐的一大创新是——“老字号长者助餐联盟”成立,丰裕、大富贵、沧浪亭、老人和……满足老人个性化、多样化的用餐需求。

在身边,如何帮扶?

  适老化改造用起来。居家无障碍,截至2022年,申城已累计为1.3万多户家庭提供了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2023年完成改造7715户,“分阶段”有序推进,“分梯度”实行补贴,“分类别”满足需求。同时,既有公共建筑、公园场地和街道空间,试点整体性适老化改造,都在推进中。

在周边,如何布点?

  均衡充实可共享。目前,申城着力推进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建设,场地不大,专为社区老人提供养老“微服务”——无论是“微助餐”“微日托”,还是“微健康”“微社交”……出家门,走走就到,很便捷。

在手边,如何响应?

  数字赋能。一位老人,日子过得怎么样?看看“画像”,就知道了。以老年人信息库为基础,精准获取60岁以上老人的基本情况、生活状况、健康状况、享受政策等情况,形成老人“画像”数据池,细分服务群体,精准匹配政策,也让“手边响应”更迅捷。

  在申城,聚焦多元需求,盘活各类资源,因地制宜均衡社区养老服务布局,让“原居安养”成为体面养老新模式,目标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享!

来源:新民晚报

上海科技会展有限公司整理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