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闵行:新东苑快乐家园老少融合其乐无穷
2020-05-25
字体: | 阅读:275|
每个人都会老去。当你老了,最关心的恐怕是“谁来给我们养老”?不少老人选择住进养老院,衣食生活有保障。

提起养老院,许多人会和“暮气沉沉”联系起来。传统印象中,养老院里都是五六十岁“小老人”照顾八九十岁“老老人”。可是,也有例外。在上海,无论是公办还是民营养老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了进来,选择这份“朝阳产业”。

老人并不因垂垂老矣而比年轻人少些喜怒哀乐,少与老的“碰撞”,新意十足,彼此治愈。可是,留住养老行业中的新鲜力量,光靠情怀和理想远远不够。记者走访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养老院,听从事为老事业的年轻人诉说心声,思索未来,期待为养老院留住这片生机,别让年轻人来了又走……

 

 

 

 

 

 

 

年轻人带来“新画风”

试想一下,一群老人围在一起吃烤羊肉串,这样的画面是否另类?而在闵行区一家民营的养老社区——新东苑快乐家园,老人们会告诉你:“这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不违背老人的身心健康规律,这里的条条框框并不多。老人们不用统一“熄灯”上床睡觉,也没有“不许这个”“不许那样”的诸多规定。

魏巍是一名“80后”,她是新东苑快乐家园的一名养老咨询师。她说,传统养老院“4050”员工较多,但在他们这样的养老社区,有非常多的年轻人加入。“年轻人创意多,可以为老人带来惊喜和感动。”一次父亲节,他们策划举办了“爸爸去哪儿”的活动,搜集养老社区父亲们从小到大各年龄段的照片,制作成纪录片,还请老人子女从各地发来自拍祝福的短视频。“当一张张照片闪回,留下了每位老人的岁月印痕。我想这就是年轻人提供的‘隔辈亲’的服务和陪伴。”魏巍说。

“宝藏”老人带来启发

年轻一代选择养老行业,会不会苦闷又难熬?并不是。年轻人将视野聚焦于养老院,发现了不同的风景。而他们喜欢改造世界,为传统的养老行业注入了新思维。

魏巍颇有类似体验。“老少虽有代沟,但老人也是‘宝藏’。”在她眼里,和老人打交道,不只是付出和服务,“小字辈”同样汲取了成长的养分。

她说,养老社区内,不少老人年轻时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即便退休,思想也不落后,“更新”速度不亚于年轻人。有位张叔叔是导弹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专门研究舰队巡航导弹系统,他特别爱给大家普及前沿电子科技,比如5G、最新的电子产品。“他总是第一时间上网抢购新产品,回来得意洋洋和我们分享,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年轻人都追不上他老人家的脚步呢!”

拿什么留住年轻人

当前,人口老龄化还在加速。据统计,上海目前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突破500万,老龄化程度35%左右,2020年,这一总数将超过540万。

养老院来了年轻人,给养老行业注入一抹亮色。然而,养老行业面临的现实困境是,招人难,且人才持续流失率高。

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近年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投身养老行业的毕业生第一年流失率为40%—50%,第二年为60%—70%,第三年为80%以上。这些数据指向一个现实问题,如果不能为投身养老行业的年轻人提供更多保障,即便他们满怀信心而来,也有可能心灰意冷而去。

工资待遇低、上升通道有限、社会认可度不高……这些都是导致养老人才流失率高的因素,也是亟待破解的养老难题。“这是国际性的共同难题。”新东苑快乐家园“当家人”、上海新东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星言说,中国城市老龄化来得太快,而养老以及护理行业的人才储备和相关政策都有待完善。

在她眼中,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看似很好,但受制于传统居家养老观念和低消费意愿的老年生活方式,使得行业发展跟不上实际的市场需求。所以,普遍呈现了低端养老没床位、高端养老进不去的状况,且养老综合运营的管理标准和服务体系也不够统一、健全。

养老与未来息息相关。陈星言认为,留住养老行业中的年轻人,需要行业、政府、学校和社会多方努力,在就业保障、培训补贴、政策激励以及社会认同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政策支持。比如,非本市户籍的年轻人在上海从事养老护理工作,他们的居住证、住房租房和子女求学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只有解决了年轻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问题,才能让他们更安心、持续地在这个行业服务。”她说。

近几年,政府一再用规划和政策表达对养老行业“队伍培养”的决心。2016年初发布的《上海养老服务发展报告白皮书》显示,上海现有养老护理人员近5万人,计划到2020年新增7.8万人。也就是说,5年间,养老护理人员增量要超过存量人员总量。目前,具有良好医疗护理技能的从业者,是市场最缺的。业内人士认为,真正有技能的养老护理员,他们的价值将被社会和市场重新估量。而这些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大的施展“天地”。

养老场域再延展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健康与养老领域研究员胡苏云发现,新的养老机构、特别是比较有活力的民营机构更容易吸引年轻人,老人的生态分布对年轻人的就业选择产生一定影响。也就是说,老人年龄、学历、退休前所在行业分布越丰富,年轻人越能适应。

“养老护理员是养老院里重要的岗位,但这一行业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不要将岗位‘窄化’了。”在她看来,有必要重新定位养老行业的生态结构。养老从业者的生态,同样需要多样化。而这样的多样性,可以满足有目标的年轻人实现自我价值和高薪资的需求。

首先,护理不是狭义的概念。如今养老护理通常指的是生活行为的照料、医疗护理。实际上,护理不是简单的服侍,需要评估每位老人的身体、精神、心理、社交等实际需求。高科技、人工智能在养老领域的发展是未来趋势,胡苏云说:“10年前,谁会想到如今大、中小学生全民上网课。若干年后,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后护理中最苦最累的活让机器人代替,而养老从业者面对的是更鲜活的人,这是机器无法胜任的。”

其次,老人入住养老机构,需要来自不同岗位的服务。比如护理、营养、烹饪、社工、医疗照护、健康管理、心理咨询等。在业内人士看来,综合型人才也是养老行业未来最需要的,这些都需要在年轻人身上下功夫,为养老产业的未来布局。在新东苑快乐家园,表现优秀的实习生,2年就可晋升为主管,“对年轻人来说,量身定制培训计划,企业文化比较丰富,再加上完善的福利制度,让我们感到工作是快乐的、有前途的,我们更能坚守。”魏巍说出了养老行业年轻从业者的心声。

一个行业开放性越大,社会认知偏差越小。养老产业实践者尝试打开养老院大门,可以与年轻人联结,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

养老院的场域,其实还可以延展开来。老与少的联结,需要创意制造机会。

“养老行业没那么光鲜亮丽,可是它让人学会尊重生命、珍惜当下。”在陈星言看来,对年轻人来说,这是最好的人生教育。“一旦你成为优秀的养老工作者,就意味着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了。”

魏巍说,快乐家园里,有一对老夫妻,阿公身体很好,阿婆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谁都不认识,只认阿公。阿公每天哄她吃药,陪她散步,累了为她捏肩。他们的故事看似平淡,却令周边的人无比感动。“年轻的我们每天都在感受,也在学习。”她说,人生的各个阶段,有艰难,也有喜悦。其实,老去并不可怕,同样可以优雅而快乐。

正如许多年轻人所言,每个人终究都会老去,养老产业多一些朝气蓬勃,步入晚景的老人也就多一份欢喜。他们所做的也是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

(摘编自2020年5月25日《解放日报》  记者彭薇)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