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近期上海市老年基金会虹口区代表处助力广中路街道用一连串扎实、温暖的活动,把“认知障碍”这个看似遥远的话题,真正带进了社区的日常,也带进了许多长者和家庭的心里。
“我从没画过画,怕画不好……”月初,在第一市民驿站举办的“艺术疗愈”活动现场,七十多岁的王阿姨起初有些犹豫。但在专业老师的鼓励下,她慢慢拿起画笔,涂色、描线、点缀,一幅虽不完美却充满个人情感的小画逐渐成型。她笑着说:“好像心里轻松多了,还有人陪我聊天,真开心。”十几位像她这样的社区老人,在这一笔一画之间,不仅锻炼了手脑,更找到了情绪的出口和彼此的陪伴。而这,只是广中路街道构建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的一个温暖缩影。
除了艺术干预,街道还持续加强与专业医疗机构的协作。今年以来,广中路街道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成合作,定期安排认知障碍专家坐诊,还邀请卫生中心专家走进市民驿站,开展多场认知障碍预防与照护知识讲座,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与照护能力。
此外,街道还与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建立绿色转诊机制,为中度及以上认知障碍长者开辟就医绿色通道,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获得专业的医疗支持与康复服务。
从初期的科普宣传、风险筛查,到早期的非药物干预、家庭支持,再到专业的医疗转介——街道正在一步步打通“认知障碍全程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每一次服务,都朝着“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的目标踏实迈进,也让“友好”两个字,不再是标语,而是触手可及的陪伴与支持。
今后,街道将继续倾听居民的声音,深化服务内容,让更多温暖举措落地开花,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被看见、被理解、被善待,安心、幸福地安度晚年。
上海市老年基金会虹口区代表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