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首页
|
基金会
|
本会近况
|
基金募集
|
公益项目
|
各区动态
|
智慧学堂
|
敬老风采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首页
>
本会近况
>
本会动态
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公室组织观摩孝老爱亲题材的原创话剧《金秋的三天》
2019-10-20
字体:
大
中
|
阅读:211
|
金秋时节,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公室组织部分区代表处办公室人员,分别于2019年10月15日至16日来到上海白玉兰剧场,观摩由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上艺戏剧社联合出品的原创现实主义话剧《金秋的三天》。
一家遭遇生存危机的民办养老院,一群渴望在喧嚣的都市中求得关爱、共度余生的老人,一场海归精英的自我救赎,以发生在重阳节前3天的一件件令人揪心的矛盾冲突,串起了一个舍舒适小家、爱老人大家的动人故事……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年生活是否过得安心、舒适、有尊严,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更牵动着每个人内心的安全感。当父母老去,当你我也老去时,是否能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否能被这世界温柔对待?《金秋的三天》聚焦当下老龄化社会进程中老年人生活这一热点话题,通过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跌宕曲折的戏剧故事,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新时代赡老养老的现实画卷。作品着力呼唤人性的真善美和对传统道德的回归,引发观众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人性的拷问、养老观念的转变和养老事业的公益属性等诸多方面的深度思考。
孝老爱亲题材的原创话剧《金秋的三天》折射出的是21世纪老人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作为上海本土原创话剧,本剧充分体现了海派经典戏剧的独特魅力。编剧孙祖平希望通过这个剧,强调“要讲道理”这一根植于上海海派文化土壤之中的为人处世之道和现代文明社会的运行原则。导演龙俊杰则力图通过大量的细节设计,突出鲜明的时代性,给观众呈现明亮、清新、大气和诗意的现代都市生活景象。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刘晓春担任舞美设计。他在整体上采用现代简约主义风格:以简洁明朗的线型框架装置,提炼出“通透如玻璃”现代建筑感,同时呼应人心亦应该“通透如玻璃”的戏剧主题。
本剧编、导、演、舞美分别由上海戏剧学院校友组成。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孙祖平担任编剧,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表演系主任、硕士生导师龙俊杰执导。一批德高望重、年逾80高龄老艺术家倾情加盟,成为本剧的一大亮点,包括著名表演艺术家郑毓芝,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安振吉等,其中郑毓芝、安振吉、杨保龙、吴尔朴是上世纪50年至70年代毕业于上戏的校友,主演孙思瀚90年毕业于上戏表演系,长期活跃在影视艺术圈;同样毕业于上戏,活跃在戏剧舞台、银幕屏幕上的实力派演员荣蓉、韦力、厉冰等也担任本剧主演。他们代表着上戏三代演员。参演的还有国家一级演员尹达、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周国宾和年轻演员李文婷、钟汉良等。
据悉,《金秋的三天》系文化部2016年剧本扶持工程剧本,是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并获得第29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
(摘编自2019年10月16日人民网“上海频道”)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