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5月25日 星期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向死而生 转身去爱——老年生命教育的原创话剧《生命行歌》深刻且好看
2018-07-04
字体: | 阅读:84|
最近看了由上海戏剧学院、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宣传部、上艺戏剧社共同出品的原创话剧《生命行歌》,简单地概括这部剧,深刻而且好看。

 

 

一是很深刻。该剧聚焦临终安宁疗护,探讨了一个老年生命教育的话题,表达了“生命行歌,且歌且行”的主题,并以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收尾:“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的这首诗点出了生命教育的本质,即“向死而生,转身去爱”。余德慧把其概括为“生寄死归”:“生寄死归的意思是,当我活着的时候,我寄养在花盆里;当我死的时候,就回归到大地。”罗素则将其作了这样的描述:“个体的存在就像一条河流,起先很小,窄窄的被夹在河道中,然后激情澎湃地跨过岩石,越过瀑布。渐渐地,河床变宽,堤岸消退,水流平稳;最后,一无阻拦地汇入大海,毫不痛苦地消逝了自己的踪影。”陶渊明和泰戈尔的诗句则将其提炼得更为传神,前者为:“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后者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二是很好看。该剧通过护士嘟嘟的工作日志,讲述了安宁病房里每一位长者看似平凡却又曲折动人、拨动心弦的生命故事:终身执教、孤独一生的陈阿公,入院时大发雷霆、拒绝“止痛”治疗,念念在口的是:我要“体面”地去见一个人;不愿拖累小辈、欲求速死的吴老伯,曾是一位在战场上九死一生的志愿军战士;曾经是评弹演员的黄阿婆,如今记忆丧失、只能断断续续想起几句唱词;还有绝症在身却整日喊着“我要回家”帮老妻干活、开粉丝汤店的许老伯,以及深陷“报应”恐惧、要用1000万为自己置办大块墓地的高总……这是一个个当生命面临最后一公里时候的涵盖生理、情感、社会等各方面的人生故事。该剧舞美设计简洁、灵性,演员演技高超,特别是饰演陈阿公的80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刘子枫,演技炉火纯青,表演感人至深。因为好看,观众“进去”了,当台上演员手拿象征生命的“气球”唱起了白居易的诗句时,台下观众打起了拍子,出现了热烈的互动。

人的生命不是一维的线性存在,也不是二维的平面性存在,它是集自然生命之长、社会生命之宽、精神生命之高于一体的立体构筑。生命的这三种属性有机结合成为生命的整体,三者不可偏废。老年朋友只有将生命从这三个维度上通盘考虑,才能建构正确的生命观,不仅去尽力延伸自然生命的长度,而且去竭力拓展社会生命的宽度,更要去奋力提升精神生命的高度,从而不断提高生命质量,享受幸福生活。这部剧亦提醒我们,就像我们从小就需要接受交通规则的教育、道德品行的教育、文化传统的教育一样,死亡教育也应是我们立身为人、处身于世的基础课程。把人生作为一趟旅行,把生死当做必然的过程,平静接受,安然享受,尊重生命,却不强求。

“生得好、活得长、病得晚、死得快”是对“生命行歌,且歌且行”的本剧主题以及“向死而生,转身去爱”的生命本质的通俗化表达。

(摘自2018年6月30日《新民晚报》  作者王学军)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