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上海:上门为老助浴那些事
2021-01-12
字体: | 阅读:136|

姚大华的澡洗得很隆重。四个陌生人围着他,接连换下棉衣、睡衣,然后是内衣、袜子,再遮上一层厚厚的浴巾。他本人就舒服地躺在紧靠阳台的单人床上。



助浴人员正在为一位老人擦拭身体。 李茂君 摄


妻子章正英则倚着房间门口,时不时和那几位陌生人搭话:换洗的袜子在床底下……这是干净的毛巾,白的是洗脸的,条纹是洗脚的……他的腿瘫痪了,不能吃力……

上门助浴是起源于日本的一项为老服务,出一定的费用,助浴师会带着可折叠的浴缸、一系列洗浴用品,和能够保护老人安全的洗浴手法上门,在一到两小时内,搞定一次全流程的助浴服务。

这是姚大华第四次享受上门助浴。四个陌生人,其实也不再陌生。女助浴师聂积燕、男助浴师金启峰,还有一名助理助浴师、一名护士。

对于受客观条件约束,多年不能洗澡的失智失能或独居高龄老人来说,助浴的意义是不容小觑的。它带来的不光是身体的自由与解脱,更是一种久违的体面。

两年前,上海才刚刚出现这项服务,到目前,就已发展出三家上门助浴服务商。姚大华选择的福寿康公司,是其中之一。而与此同时,囿于价格、观念、居住空间特性等因素,这项舶来的服务,在走进上海家庭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种种尴尬与挑战。

洗澡这件小事,显然不止是小事。

走不进的“门”

折叠浴缸有近1米宽、1.5米长,需要两个人一前一后抬着。姚大华家一楼的客厅,则早已腾挪出一片安置浴缸的空地。只要组装好浴缸和水管,打开热水器阀门,助浴师便可工作了。洗罢,浴缸放水,还能轻易收起。

在日本,绝大多数老年人家庭都能达到折叠浴缸的使用标准:两三平方米的空地,上下楼用的电梯。但同样一套设备,想要进入一些上海老人的家门,却没那么容易。

黄浦区的老式里弄,有人购买了上门助浴的服务。房间门头矮,楼梯间却又高又窄。抬着浴缸,金启峰每次都要左躲右闪地往上爬。竖着、侧着、斜着,一遍遍调换角度以求把浴缸塞进那道门里。

普陀区老工人新村多。有个客户的房子,客厅、餐厅、卧室是同一间。浴缸搬进了家门,却没有地方落脚。搬走了餐桌、纸箱,又搬开了床,才勉强放下浴缸,留给助浴师站立的空间只剩15厘米宽,根本转不开身。

“三分之一的客户家庭条件其实挺苦的。有时候一天洗6家,一半人家没热水。”聂积燕说。热水成了老人走进浴缸的阻碍。助浴师随身带的加热泵,烧一暖瓶水需要5分钟,把老人家里的锅碗瓢盆全用上,烧满一缸40摄氏度左右适温的洗澡水,需要近一个小时。

购买了助浴服务,签订了助浴合同,洗与被洗的关系正式成立。但即便浴缸抬进了家门,一些老人与助浴师之间,仍立着一座厚厚的“高墙”。

第一次去杨浦区一位有认知障碍的老人家助浴,聂积燕的内心像坐了一趟过山车。

情绪稳定时,老人静静坐着,配合护士做健康评估、换衣服。突然情绪变化时,老人紧紧裹着被子,甚至咬住被角,不让任何人靠近。一件T恤,穿脱了几次,老人还是没能成功地走进浴缸。

相比之下,金启峰还会经常被关在门外,理由是他的性别为“男”。普陀区一位女性脑梗患者购买了助浴服务,丈夫见到金启峰第一眼,“啪”就把门带上了,“来个男的做什么。”

一些男性家属决不允许男助浴师靠近自己的妻子,即便是“搭把手”也不行。尽管根据日本引进的助浴规则,老人的隐私全程会被保护在浴巾之下,也只有同性助浴师可以负责隐私部位的清洗。但在上海,“让男人给她洗澡,我心理上过不去”,是男性家属相对普遍的心理状态。

有意思的是,如果是女助浴师给老年男性洗澡,通常不会遭到拒绝。

风险下的抉择

助浴一次的费用是450元,这在上海是相对普遍的行情。贵吗?听上去似乎有一些。但不少老人是愿意掏这笔钱的。

徐汇区一位钱叔叔,照顾瘫痪的老伴多年。子女皆孝顺,送来流水的补品,“买汏烧”也从无怨言。唯独给老人洗澡这件事,是一家子的难题。要知道,抬起一名150斤的老人,可不像扛起150斤大包。想保证老人的平稳安全,需要两三个人同时均匀地施力,光靠手的力量还不行,需要有一定搬运技巧。这也是为什么每个助浴组里,总要配置一两名男助浴师的主要原因。

家里人很难帮助一个瘫痪病人完成洗澡的动作,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擦拭,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几乎每个长期卧病老人的房间,都弥漫着一股共同的味道。那是身体的味道、尿液的味道,甚至饭菜味道的混合。浓度可能取决于老人瘫痪的程度,以及日常护理照料的频度。如果有机会,许多老人都希望洗去这股味道,清理时间长了粘连打结的头发。洗个澡,除了洁净感带来的身体的自由与解脱,还包括久违的、有人愿意靠近的体面。

虹口区的王阿姨瘫痪躺在床上11年,她甚至忘记洗澡是什么感觉。第一次享受助浴,身体碰到水的那一刻,王阿姨几乎全身都在颤动。“普通人是不会理解那种对水的敏感。11年没下水,每一寸皮肤都要重新适应。对老人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挑战。”聂积燕说。

从医学角度讲,老年人洗澡有诸多好处,但也存在一定风险。人体进入高温水中后,为适应环境,血流速度加快,心跳也随之变快。为保证助浴安全,每次洗澡前,一名护士会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浴缸里,也始终插着一支水温计。身体健康者,水温严格控制在42摄氏度;如老人有心脏病、糖尿病史,温度还要再低一些。

“第一次洗澡的客户,十个人里有一半会存在紧张情绪。”聂积燕说。这时,有些原本血压平稳的老人,数值会忽而飙到高压160。问及原因,看到异性助浴师时的“害羞”情绪是一方面,主要是对自己身体承受力的担忧。相当一部分老人会或委婉或直接地问助浴师,我会不会洗个澡把自己洗没了?

而一旦他们走进浴缸、放下了关乎生死的忧虑,大多数老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购买助浴的服务,费用似乎不是左右他们决定的关键因素。上海有一些街道、镇,会通过政府购买,将助浴服务免费送给本地有需要的老人。但绝大多数客户的费用还是由自己的家庭承担。“自费客户里面,又有70%的老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说明并非有钱人家才会享受助浴,助浴在一些老年人群里,有它存在的‘刚需价值’。”助浴部经理林雪芹说。

久病床前那些事

助浴本身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老人被移至浴缸内,助浴师按照特定的手法和力度,寻找着每个老人舒适与清洁的平衡点。从头洗到脚,再仔细冲淋一遍,不过几十分钟。算上前期准备的工夫,助浴师待在老人家里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两个小时。

但他们却几乎可以看到一段家庭关系的最隐秘处。

松江区有位老人,是一位认知障碍者。第一次洗澡,她向助浴师们吐口水,着急了还动手打人。磨了一上午时间,她还是不愿意进浴缸。老人的女儿从一开始的好言相劝,到轻声埋怨,最后气急败坏地赶走了助浴师。“她女儿觉得整件事情都怪我们,导致澡也没洗成,还耽误她做别的事。”实习助浴师聂狄说,这样的子女,在久病老人的家里很常见。“父母的病消磨了他们全部的耐心,满心的委屈总要找地方宣泄出来。”

多数老人助浴,是子女出钱,抑或子女持同意的态度。有的老人询问助浴师,洗一次澡要花多少钱?为免老人心疼,助浴师还会帮着子女隐瞒真实的价格。但相对立的情形也不在少数:有老人想花钱洗个澡,临到掏钱的时候需要征求子女的同意。退休金在子女手里,老人轻易也动不得。

洗一次澡,一个老人日常真实的互动关系也能一目了然。独居在奉贤区的林景怡,第一次购买助浴时,喊来了平日照顾自己的长护险护理员大姐。根据林景怡的护理评估等级,大姐每天会到家对她进行一小时的护理服务。这日,林景怡特意改换了护理员上门服务的时间,让大姐在洗澡时出现。她现在是林景怡生活中最重要的精神依靠。

虹口区那位王阿姨,洗澡时儿子特意赶来身边陪着。但真正安抚她的人,同样也是一位长护险护理员。“护理员如果不在,我妈有时甚至会故意不吃饭。”洗澡前脱衣服的环节,也全仰仗护理员在旁逗老人开心,否则,洗澡没法顺利进行下去。

还有的老人,明明一个月只有4000元退休工资,却愿意拿出2000元来,每周洗一次澡。不为别的,每次洗澡,是家里最热闹的时光。四个助浴师、护士在原本不大的屋子里走动着,有人气。老人愿意把一肚子的话趁机倒出来。助浴师走时,老人会依依不舍且慎重地约好下一次的时间,精确到几点几分,像对待一次重要的约会。

助浴师们甚至几次收到老人“留在家吃饭”的邀请。尽管大多数购买助浴服务的老人都自顾不暇。

最后的守望者

一个月前,徐汇区的李锦妹阿姨走了。走之前,此前3年没碰过水的她,已经连着洗了8个月的澡。聂积燕是她固定的助浴师。

因患尿毒症晚期,医生告知李锦妹的家属,病人只有3个月的寿命,临终的生命质量恐怕不会太好。丈夫为她做的最后几件事里,就包括签了一份定期助浴的协议。每个周六下午,聂积燕会带着队伍准时到。洗到第四次时,李锦妹的丈夫把林雪芹也一同请来,他想托付一件重要的事。

“老先生说,阿姨终归是要走的。如果哪天阿姨不行了,能不能不管多晚,请我们一定要来帮她洗最后一次澡,让她清清爽爽地走。”林雪芹郑重地允诺下来。像李锦妹这样向死而生的客户案例,他们此前遇到的并不多,这显然是一份无可推却的信任。

聂积燕清楚记得,2020年夏天,住在静安区的吴先生曾委托助浴师上门为临终的父亲洗浴。护士上前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时,吴先生摆了摆手,掏出医院开具的出院小结。上面的意思很明确,病人的日子不多了。吴老先生的两个女儿也陆续赶来,他们想用一次洗澡,让父亲体会最后的舒适和温暖。

在场所有人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架起浴缸,打开热水阀门。“其实老人当时的状况已经不大好了。进浴缸前不停地呻吟,我们特意加快了洗澡的进度。理完发,擦干身体,把老人放在床上的时候,他长舒了一口气。他走了。走时头发是蓬松清爽的,脸也干干净净。”聂积燕说。

而李锦妹并没有等到这一天。意外发生在凌晨两点。丈夫犹豫再三,还是选择在第二天的上午11点,拨通林雪芹的电话。“老先生说,小林,你李阿姨走了。没什么遗憾,就是最后的澡没洗成。”

事后,林雪芹反复纠结,今后还要不要接下这样的临终客户,要不要把临终沐浴做下去。这不光取决于市场,也取决于整个助浴从业者团队对职业本身的认知。“愿意从事助浴这一行的人,他一定不回避老人,但他可不可以回避死亡?我们也在摸索,助浴师这样一个新兴职业的边界。”林雪芹说。就在2021年,福寿康公司将“天使沐浴”(临终助浴)作为一个专门的项目推向上海市场,他们想要探索一套符合本土习俗的仪式流程,用洗浴来维护一个老人在世间最后的尊严。

新年以来,聂积燕的工作更忙了。她带了三名实习生,都是将来想成为职业助浴师的年轻人。工作时的聂积燕话不多,只有一个要求她重复多遍:咱们也会老的,对老人好一点。

(摘编自2021年1月11日《解放日报》  记者杜晨薇)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