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理事会领导赴崇明区代表处调研。副理事长、基层服务委员会主任朱达,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萍,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李佳玉;崇明区代表处会长姚思平,崇明区民政局局长蔡健、副局长沈菊参加。孙萍主持。
孙萍在主持讲话中说,本次调研旨在落实理事会提出的“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的工作要求,同时也是欢迎姚思平会长的到任。孙萍说,崇明有许多好的、接地气的公益项目,尤其是对百岁老人的帮扶,希望崇明区代表处结合“银光计划”的启动,讲好百岁老人的故事。在基金募集方面能拓展募集渠道,利用区域自身的项目开展网上募集善款,体现“人人可慈善,处处可慈善”的社会风尚。
蔡健和沈菊感谢市老年基金会对区代表处工作给予的指导,尤其是在“温暖送三岛”活动中给予的大力资助,并就区代表处当前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希望市会继续关心支持崇明区代表处的工作。强调在新任会长的领导下,立足崇明区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积极拓展公益服务项目,努力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品质,为推进崇明区老龄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姚思平欢迎上海市老年基金会领导来崇明区代表处指导工作,并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崇明区代表处2024年的主要工作,一是优化提升基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二是平稳推进常规项目的延续和落实;三是创新试点农村养老特色项目的探索和实践。同时,对2025年的工作,也提出了思路,一是构建多元化筹资体系;二是强化民生导向投入;三是完善自身建设机制。姚思平说,崇明区在经济条件相对困难,需要帮助的老人越来越多的前提下,区代表处在市老年基金会的指导与帮助下,各项工作也开展的有声有色,项目做到“低投入,广覆盖”,提升了远郊农村老人的获得感。
朱达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崇明区作为上海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区域之一,虽然面临经济压力,但崇明区代表处在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区民政局的指导下,为老服务工作的开展有自身特色,也创设出一些适合远郊农村的公益项目。但相较其他远郊区,仍存在一定差距。新会长的到任,必将为崇明区的为老公益注入新动能。针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三个希望:一是希望区代表处针对崇明区老年人的实际困难和迫切需求,着力拓展为老公益服务品牌,切实提升困难老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二是希望区代表处积极学习兄弟代表处的成功做法,不断探索和创新基金募集的方法与渠道,让为老公益经费有新的增长。三是希望区代表处健全工作班子,完善运行机制,提升代表处的工作能级。
朱达最后说,希望崇明区代表处建立工作网络,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募集渠道,创新公益项目。市老年基金会将持续支持崇明区代表处的各项工作,为提升崇明老人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足感,让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而共同努力。
调研会议之前,举行了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第二轮远郊帮扶爱心捐赠仪式。